最美的艺术就是城市本身

当下,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,呈现出由增量减速转向存量提质,由大拆大建向环境精细化营造的大趋势。在各个城市发展的转型阶段,能够展现城市文化、精神内涵的各种公共艺术元素,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市民的生活当中。那么公共艺术到底是什么?它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?它对城市发展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意义?……我们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罗隽为我们解读。作为四川大学城镇化战略与建筑研究所所长,罗隽曾成功参与和领导了众多大型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建设,包括2008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游泳中心、国家体育场、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超大型项目。

罗隽:首先,狭义的公共艺术,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城市当中展现出的艺术元素,它的呈现形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、雕塑、壁画、涂鸦、装置、路面铺装、城市家具、环境小品、大地艺术,以及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多媒体化艺术等。但如果将视野再提高一些,广义的公共艺术,它其实就是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沉淀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。

习曾指出,“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、文化古迹、人文底蕴,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。”事实上也是如此。许多国内、国外的历史文化名城,它整座城市就是一件非常宏大的艺术品,是无数公共艺术的集合。当你漫步在这样充满艺术性气息的城市当中,一花一木,一街一巷,都能带给你美感、愉悦和快乐。公共艺术不仅是城市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,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城市记忆与情感,重塑城市空间,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与内涵。而正是城市中各种不同公共艺术元素的集合,让城市有了灵魂,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,这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
罗隽:公共艺术和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直接的关联。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,公共艺术和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有一定的不同范畴。一个现代化的年轻城市,也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公共艺术的集合体。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是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,这座城市它就非常年轻,是在1956-1960年间,用了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城市。但是正是这座年轻的城市,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“世界文化遗产”,成为众多璀璨辉煌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。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它在建设时,就秉承着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理念,按照艺术性的原则去建设。城市中有着优秀的建筑设计,有着非常有内涵有艺术价值的雕塑、壁画和构筑物等。因此,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公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,但对于年轻城市而言,它如果按照完整的建筑学和美学理念来规划城市布局,建设出有艺术性的城市建筑、公共空间、街巷系统和社区,它也能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,拥有精神品质的城市。

罗隽:首先,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营造。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更新,都要与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自然环境成为城市最有机的背景和底色,这样的城市才是和谐优美的。

其次,在建筑设计上,在完美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,要能体现美的原则。这种设计的美感,要能展现出城市独有的气质与内涵。那种千篇一律的混凝土“盒子”和玻璃“盒子”,是无法达到公共艺术的美学要求的。

第三,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,包括街道、广场、天桥、地铁站、城市家具乃至于公共建筑室内,都要具备高品质艺术元素的装点。这些元素既要能装饰城市环境又能与城市结构肌理融为一体。这种公共艺术在城市中,能让人身处于美的氛围之中,进而提高精神品质,提升城市的整体审美格调和美学素养。

罗隽:这里我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:意大利的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。1980年,罗马的历史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正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,以及对历史遗产良好的保护,今天的罗马城有着最具艺术气息的建筑、雕塑、雕刻、壁画等极富浪漫主义气质的公共艺术元素。这些使得罗马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之一,每年到罗马旅游的游客趋之若鹜。因为旅游所形成的产业链,每年为罗马创造出惊人的财富。除了罗马以外,意大利还有很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如佛罗伦萨、米兰、威尼斯等,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氛围和特色,也有着令人惊叹的公共艺术高度。

其实,从这些城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特点,那就是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提升,不仅是精神层面的,同时也是经济层面的。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而当质变真正产生的那一刻,将为一座城市带来长期的、难以估量的财富。

记者:当下正在进行中的城市更新,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有机融入公共艺术的元素?

罗隽: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有序地推进。首先,无论是对新的增量,还是对已有的存量,我们在融入公共艺术的同时,一定要选择真正好的设计师团队。同时,公共艺术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,那么设计出的公共艺术元素,必须符合城市的文化脉络、人文肌理和民俗风尚,促进城市向着高品质阶段迈进。

第二,应当以点带面,有序推进。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是存在着同质化的现状。那么,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,更应当发挥城市历史文化本身的特点,形成差异化的城市内涵表达。以成都为例,我认为可以以老城区为中心,结合城市更新的各个项目,去打造一个又一个拥有丰富公共艺术元素的特色街区,形成以点带面的城市更新效果。其实,成都当下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,比如宽窄巷子、铁像寺水街等。但是它们的规模还相对有限,未来还应当继续在已有的基础上,进一步推进特色街区、文化街区的建设与改造。

第三,应当从微观入手,从市民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地方进行公共艺术的融合与改造。包括社区品质、公共空间、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等。成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它拥有良好的公园、绿地、绿道和景观系统,也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改造项目。这些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,但是美学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。通过这些微观、细节层面的提升,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市民的幸福感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